編者按:我校2011年10月開展研究性教學活動,推進了“育人質量工程”建設。本報特刊發(fā)部分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和學生的課堂體會,供廣大師生學習參考。
不好的課堂效果情景相似 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面目不同
清代文學家袁枚在《大龍湫》中寫到:“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為煙。況復百丈與千丈,水云煙霧難分焉?!?br> 我們所面對的教學工作,就如這瀑布一樣紛繁復雜,沒有任何一個教育專家能告訴我們具體應該怎么去做教師,怎樣去教學生?
原北航校長李未院士在校教指委會上的講話中講到:“在大學,教師教什么,怎樣教,決定學生在學校學什么,怎樣學,并且會影響到學生今后做什么,怎樣做。”可見,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中的作用非同小可。
當今中國的教育是孩子的戰(zhàn)場、大學生的天堂。
現(xiàn)在的本科生入學后會很迷茫,出現(xiàn)對所學專業(yè)不適應,對自主學習為主的學習方式不適應,對教學方法不適應等等。教學中存在的常見問題是:現(xiàn)在的學生不愛仔細觀察和主動思考,常被動認可知識、方法和結論;不重視基礎理論的學習,希望老師多總結、多歸納、考試前留復習題,并且題越少越好。種種問題的出現(xiàn),我們不應該只是一味地去責備學生,應該從教師自身做起,努力地去改變現(xiàn)狀。
《食品生物化學》以抽象、深奧、復雜、記憶量大而使學生感到學習困難。因而,學生由畏難等而產(chǎn)生的厭學情緒成了教學難點。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綜合運用了啟發(fā)式、互動式、問題式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以講授《維生素化學》這一章為例,敘述此教學方法在《食品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應用。
首先在講課前,采用問題式方法,提出幾個與這章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如①導致人體維生素缺乏的原因有哪些?②缺乏VB1患什么?。繛槭裁??③缺乏VB5得什么病?長期以玉米為主食地區(qū)的人易患何種???為什么?④哪些人群容易缺乏VB5、VB6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中,學生能答出如導致人體維生素缺乏的原因有哪些,缺乏VB1患什么病等問題,但都不全面。當學生回答缺乏VB1患腳氣病時,我又立即問到:這種腳氣病與平時說的由真菌引起的腳氣病又稱“香港腳”有何不同?這時學生會很詫異,也表現(xiàn)出很強的求知欲,很想立刻知道答案,但我會告訴學生,要想知道這些答案,就要認真學好這章內容。這樣學生會帶著問題去聚精會神地、認真思考地去聽講。
當講到VB1在生物體的新陳代謝中作為羧化酶的輔酶,參與有機物質的脫羧反應時,以VB1參與葡萄糖的氧化分解為例,講解了VB1在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中的作用,比較了VB1充足和缺乏情況下,葡萄糖分解產(chǎn)生的能量不同。缺乏VB1時,產(chǎn)生的能量遠遠少于VB1充足時所產(chǎn)生的能量。同時又給學生講解了在正常情況下神經(jīng)組織的能量來源主要靠糖的氧化分解時放出的能量供給等內容,逐步啟發(fā)學生思考,最后學生恍然大悟,自己得出結論:如果缺乏VB1,將導致葡萄糖分解代謝受阻礙,葡萄糖中含有的能量不能全部放出,能量的生成受到抑制,最后大腦供能不足,導致多發(fā)神經(jīng)炎———腳氣病。
通過這樣的講解,學生徹底明白了缺乏VB1的腳氣病與“香港腳”的區(qū)別。用同樣的方式學生又知道了長期服用抗結核藥物的病人容易缺乏VB5和VB6的原因,長期以玉米為主食地區(qū)的人容易缺乏VB5,患癩皮病等問題。在講課過程中學生可以隨時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課堂氣氛活躍、熱烈。
問題式、互動式、啟發(fā)式等教學方法已并不是全新的教學方法,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若干年來,很多教師都在課堂上不同程度地使用這些教學模式,收到的教學效果各異。教師們常說:“不好的教學方式都是一樣的,而優(yōu)秀的教學方式則有多種反映”。要真正教好課,還需結合自己的個性、氣質和教學內容,形成比較好的教學方法。
本人從2009年開始運用啟發(fā)式、互動式、問題式教學方法,通過幾年的教學嘗試,獲得了一些教學經(jīng)驗。金獎、銀獎不如學生的褒獎,學生從入學時的懵懂到畢業(yè)時的成熟,從對嚴厲教學方法的抵觸到對我的接受、認可和較高的評價,作為教師,我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