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開校史研究工作50年座談會
本報訊 4月9日下午,由校史編委會、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校史研究室主辦的“筆底波瀾寫春秋———紀念清華大學校史研究工作50年座談會”在主樓接待廳召開。會議由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校史編委會主任張再興主持。校領導胡和平、韓景陽、莊麗君,學校老領導何東昌、方惠堅、賀美英、解沛基、張思敬、黃圣倫、胡顯章等,以及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海淀區(qū)史志辦公室、北大、人大、北師大等單位代表,部分校史編委會委員、校史研究室工作人員等50余人參加座談。
1959年3月,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決定成立清華大學校史編輯委員會,第一副校長劉仙洲親任編委會主任。同年,校史編委會下設校史編寫組,此為我校校史研究室的前身,以此為起點標志,由學校建立專門的機構組織開展校史研究工作。50年來,校史研究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從資料文物的收集、口述采訪到修史編志;從綜合研究到專題研究、人物研究,包括學校的歷史、學校的黨史兩個方面,完成了大量的研究課題,編輯或參與編輯了一大批重要的歷史文獻。50年來,校史研究努力發(fā)揮資政育人的作用,通過舉辦展覽、修建景觀、走進課堂、開辟校報專欄、開通校史網(wǎng)站等各種方式,不斷開拓宣傳教育的領域。如今校史研究室形成了一支新老傳承的校史工作隊伍,形成了各方面積極參與的校史工作局面。
何東昌、方惠堅、賀美英等老領導,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海淀區(qū)史志辦公室、北京大學校史館以及我校有關方面代表和研究人員在會上發(fā)言,對清華校史研究50年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對校史研究今后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內(nèi)容,以及校史研究本身的學科屬性、功能定位等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和意見。
校黨委書記胡和平在會上講話。他強調(diào)了校史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并對今后的校史研究工作提出五點要求:第一,要堅持正確的理論和方向,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為指導,重點研究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等各個階段清華大學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國家富強所走過的歷程、積累的經(jīng)驗、做出的貢獻;要認真總結學校在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形成的辦學理念。第二,要實事求是,尊重歷史。清華的百年史也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一個縮影。校史研究工作要圍繞清華百年來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和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展開,要注重史料的研究。第三,要以人為本,以事為本。要注重專題研究,清華人物、清華故事是校史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在今后的研究中應給予足夠的關注。第四,要堅持育人為本,努力把校史研究成果轉化為辦學的重要參考和支撐,轉化為教育學生的好教材。第五,要面向未來。研究歷史的目的是為了面向未來,清華的校史研究是為了清華新的百年輝煌,要為學校的科學發(fā)展、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提供智慧、提供支持。(馮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