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的法治思想簡論趙俊林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chuàng)舉,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共同努力的結果。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黨關于社會主義法治的思想不斷走向成熟,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思想理論基礎。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黨的法治思想是全黨智慧的結晶,這一思想博大精深,涉及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的眾多方面,本文試圖概括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民主法制論一九七八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和全會形成的以鄧小平同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承擔起艱巨的使命,實現了偉大的歷史性轉折,這也是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偉大轉折點。鄧小平同志深刻地總結了我國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在民主和法制建設方面的經驗教訓,并根據我國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實踐經驗,創(chuàng)造性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主和法制理論。鄧小平同志關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理論特別重要的有:
  1.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民主和法制是統一的。鄧小平早在1978年12月13日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講到:“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编囆∑街赋?,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礎,法制是民主的體現和保障;不要社會主義民主的法制,決不是社會主義法制;不要社會主義法制的民主,決不是社會主義民主。
  2.要一手抓建設和改革,一手抓法制。1985年下半年,鄧小平提出了“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的思想。這個思想非常重要,表明建設、改革要與法制同步,用建設和改革推動法制,用法制保衛(wèi)和引導建設與改革。
  3.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要求。鄧小平指出:“應該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訴訟法和其他各種必要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编囆∑皆谶@里明確指出了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要求。
  二、法治立國論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中央領導集體,與時俱進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鄧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特別重要的是明確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和奮斗目標。
  1996年3月,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作為一條基本方針,寫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1997年9月,江澤民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深刻而全面地闡述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有關問題。1999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進憲法。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還是第一次,這標志著依法治國方略完全形成。
  三、法治與德治結合論江澤民把屬于精神文明的道德建設和屬于政治文明的法制建設均置于治理國家基本方略的高度來論述,提出了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并舉的思想,并全面闡述了法治與德治的辯證關系,對黨的治國方略進行了創(chuàng)新。
  四、依法執(zhí)政論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執(zhí)政黨,正確理解和處理好黨的領導和法制的關系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關鍵,這一關系事關整個法治建設興衰存廢的大局。對此,鄧小平指出,首先社會主義法制建設要在黨的領導下進行;同時黨也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作出的《關于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中,第一次提出我們的黨要民主執(zhí)政、科學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胡錦濤強調指出,依法執(zhí)政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馬克思主義政黨執(zhí)政的基本方式。
  共產黨依法執(zhí)政,突出了執(zhí)政黨在法治建設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關鍵性。這是我們黨總結半個世紀以來的執(zhí)政經驗而做出的戰(zhàn)略性論斷,反映了我們黨對治國執(zhí)政方式與時俱進的制度創(chuàng)新。
  五、和諧法治論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標志著黨的執(zhí)政理念有了重大的新發(fā)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因此有了更為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隨著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戰(zhàn)略思想和任務的提出與實踐,“和諧法治”思想應運而生。和諧法治思想以科學發(fā)展觀和和諧哲學為理論基礎,強調“弘揚法治精神”,以“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的和諧統一為理想圖景?!昂椭C法治”思想充分體現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zhàn)略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精神,這一思想使我黨對法治的思考已經從國家層面擴展到社會層面,為法治思想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提升了我黨的法治觀念和法治實踐,豐富和創(chuàng)新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理想模式、歷史任務、實踐途徑,代表著我國依法治國方略和法治國家目標的歷史走向。
  六、依憲治國論胡錦濤同志深刻闡述了憲法在實施依法治國方略進程中的地位,提出“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體現了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一,提出“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把憲法作為依法治國的基礎,就抓住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根本。
  七、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論2005年,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重要思想。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涵為:依法治國、執(zhí)法為民、服務大局、公平正義、黨的領導。這五個方面相輔相成,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揭示了社會主義法治的精髓和靈魂,詮釋了法治與人民、法治與正義、法治與社會、法治與政黨的關系,體現了內容與形式、手段與目的、價值與效果的辯證統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提出,標志著我們黨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規(guī)律,對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的規(guī)律,對以法治保障科學發(fā)展、構建和諧社會的規(guī)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更加全面的把握,為我們在新的歷史時期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進一步注入了動力和指明了方向。
  光輝的思想指導偉大的實踐。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黨的法治思想不斷發(fā)展,日趨成熟,指導著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踐不斷前進,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做出重大貢獻。而成功的實踐又豐富了法治思想。我黨的法治思想已成為馬克思主義思想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在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我們相信,在這一光輝思想的指引下,不管道路將如何曲折,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宏偉目標一定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