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新詩九十年">
電子報
電子報

以時間的名義
———寫給新詩九十年


  時間不過是一把標尺,在歷史長河中,九十年顯得很短暫。但是以年輕人稚嫩的眼光看來,九十年中出了一代又一代前輩值得我們頂禮膜拜。當時光走到今日,我們把它作了一個標記,為的是紀念新詩誕生九十年。
  提及新詩,我們不能忘了胡適。二十六歲的胡適發(fā)表了中國第一首白話詩,這樣一個標志性的人物,戲稱自己為中國新詩老祖宗。他積極倡導使用白話文寫詩,為包括詩歌在內(nèi)的中國新文學開辟了一條新路。
  提及新詩,我們不能忘了郭沫若。作為“五四”以后浪漫主義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為青年人樹起了一面旗幟,在倡導自由解放的動亂年代,他的浪漫主義新詩讓很大一批文學青年找到了前進的方向。
  提及新詩,我們不能忘了聞一多和徐志摩。新詩固然是對艱澀繁瑣文言的批判,但也絕能不是簡單的大白話,聞一多和徐志摩的新格律詩向我們解釋了這一點。
  提及新詩,我們不能忘了臧克家,他以新詩的形式深刻凝重而又口語化地寫下當時中國農(nóng)村的狀況,用真摯樸實的語言記錄了一段歷史的軌跡。
  提及新詩,我們忘不了北島、舒婷、顧城、海子等等等等,在新的時期新的時代,他們幾乎就是理想、覺醒、自我和前衛(wèi)的代言,他們的詩陪伴當代青年一起成長,他們或許不是當時文學的“主流”,但他們確實是當時最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一群……九十年中,有坎坷,有猜忌,有疑慮,有徘徊。在快節(jié)奏生活的當代,已經(jīng)很少有人讀詩了?,F(xiàn)代詩歌甚至被“邊緣化”,關(guān)心的人越來越少,批判的聲音反而越來越多。但詩人們從來都沒有放棄,他們在思索,在前進。他們在幾乎被人遺忘的角落用人類最原始的表達方式,抒寫樸素追真的才情。他們不在乎能否被時代認可,只求能夠在在物欲橫流中張揚個性,在理想與現(xiàn)實中反省人生。
  九十年了,且讓我們駐足,在這個風平浪靜的時代,靜心體味一下新詩的意境,聆聽一下詩人的心聲。(金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