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寫作
在新聞寫作中,記者面對的第一個尖銳挑戰(zhàn)就是識別并確認報道主題。你需要在最短的時間里,準確地找出新聞核心內(nèi)容,鎖定報道的焦點。一篇報道是否能夠在讀者的目光接觸它的一瞬間就引起讀者的關注,并且能夠讓讀者興致勃勃地把它讀下去,往往取決于報道的角度是否獨特。盡早確定報道的主題,有助于記者收集那些支持、說明、強化報道主題的事實資料,忽略其他不相...
最近,《人民日報》科技視野版開辟“我在科技一線”專欄,推出6篇體驗式報道:《我當?shù)卣鹩^測員》(記者:喻思孌)《我給大熊貓當“保姆”》(記者:寇江澤)《海洋預報是這樣產(chǎn)生的》(記者:劉詩瑤)《養(yǎng)豬是門技術活》(記者:蔣建科)《我全程見證了地圖生成》(記者:劉詩瑤)《我在青藏高原找化石》(記者:喻思孌)為采寫這組報道,人民日報社經(jīng)濟社會部...
有人問,學采訪什么最重要?答案是:會寫采訪提綱!這是采訪的前期工作。一般來說,記者都很重視采訪的前期工作,大部分記者都善于研究分析資料,并以此為據(jù)寫出采訪提綱。但有時候這種資料分析也是有限的,采訪提綱也是粗略的。因為一般新聞采訪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個相對獨立的事實。所以,只要記者精于提問,往往就會有收獲。今天我們來學一學如何采訪。首先...
編者按如今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網(wǎng)絡新聞鋪天蓋地,但高質(zhì)量的新聞并不是很多。假如一篇新聞能夠引發(fā)大眾及媒體爭相主動去轉(zhuǎn)發(fā),那么這樣的新聞無疑屬于成功之作。其實編寫網(wǎng)絡新聞有很多技巧,但主要還是靠自己在實踐中總結和發(fā)現(xiàn),平時需多多練習?!胺▌t一”新聞醞釀:寫手應首先做到將用戶體驗深深融入到新聞稿當中。寫稿之前,我們需要思考將會有哪些人群看新聞,讀...
編者按寫作本身是一件勞心勞力的工作,但很多人寫完后,往往忽視了校對文稿的工作,寫時認真、寫完就放松,最后因為文字中存在的各種差錯沒有被發(fā)現(xiàn),讓自己前期的寫作成果白白浪費掉了。因此,對于校對環(huán)節(jié),我們一定要重視起來。今天,我們以校對領導講話稿為例,來談談如何在文章完成初稿后去校稿查找差錯。校稿作為撰寫領導講話稿的重要一環(huán),是保障成稿質(zhì)量...
怎么才能做深入人心的成功采訪?聽新華社高級記者張嚴平講述她采訪中的真實經(jīng)驗,贏得“帶殼”與“不帶殼”的雙贏!新華社國內(nèi)部高級記者張嚴平,長期從事政治、社會等領域的新聞報道,尤以人物報道見長,文章質(zhì)樸真切、充滿情感、富有詩性,深受讀者喜愛。她長期堅持深入生活、深入人物心靈采訪,先后采寫了王順友、楊業(yè)功、白芳禮、王慶平、華益慰、吳大觀、張...
編者按俗話說:看報看題、看書看皮。這說明了一個道理,人美在眼睛,文美在標題,就是說標題猶如人的眼睛。好的標題相當于文章的廣告能招攬讀者,好的標題能一下吸引讀者的目光,是文章的門面。好標題能使讀者看了標題后產(chǎn)生要讀內(nèi)文的欲望。作為新聞工作者,學會快速準確給自己寫的稿子起個好標題,絕對是必須掌握的基本功。我們追求好的標題,但是反對當“標題...
一篇好的特稿,必定是個人天賦與后天努力的結合體。個人天賦無法多說,各人情況不同,但落實到技術層面,特稿也還是有一些基本的技術和規(guī)律可循。我從事特稿記者7年,也試著做些歸納。文章里面采用的例子,多為這些年發(fā)表稿件的一些段落。并非這些段落寫得有多好,只是對自己的作品比較熟悉,相對好舉例子,權當拋磚引玉。一、標桿想成為一個好的特稿記者,入行...
好消息從選題到立意都要“獨家”——以第二十七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驚心動魄160分鐘——首次揭秘“長五”推遲發(fā)射》為例一個好的消息出爐并受到關注,選題、立意和內(nèi)容的獨家至關重要?!伴L征五號”火箭從運載能力來說,是我國目前為止推力最大的火箭,報道“長征五號”火箭發(fā)射本身就是重大選題。如果僅按傳統(tǒng)模式來設計稿件,一般是集中于描寫“長征五號...
幾年前在《人物》雜志工作時,時任主編李海鵬總是強調(diào)一句話:寫作是末技。當時我入行不久,對這句話很不理解,甚至有些抵觸:作為業(yè)內(nèi)公認的最杰出的特稿寫作者,竟然宣稱寫作是末技,這對新手是否會構成誤導?然而隨著采訪寫作經(jīng)驗的日漸累積,我開始逐步理解這句話的深層含義。七分采、三分寫相比于其他新聞體裁,特稿因更具文本之美,而在一定程度上被認為是...
我的評論《為敢擔當?shù)母刹繐敗帆@第二十七屆中國新聞獎文字評論二等獎,獲獎后有人問怎么會連續(xù)獲獎,因為在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評選中,我的另一篇評論《看攤混事之風當剎》獲得三等獎。連續(xù)獲得中國新聞獎,既高興又意外。如果非要說對我有所觸動的話,那就是這兩篇稿子都是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有感而發(fā)。緊貼實際,善于觀察,多動腦子,不愁找不到好線索、好素...
新聞選題策劃是各媒體出好內(nèi)容最為關鍵的第一步,每一次的成功都是媒體人凝心聚力、深度錘煉的精神產(chǎn)物。以下摘自《北京青年報》《法制晚報》等媒體編撰的《采訪手冊》,希望為媒體人報道上做出好選題提供借鑒!1新聞敏感24小時記者、編輯是需要隨時保持新聞敏感性的,無論是在值班還是不值班的時候。畢竟更多的新聞是發(fā)生在辦公室外的生活中??赡苁悄阍谂闱?..
經(jīng)歷了今年年初閱讀量懸崖式下跌、一片唱衰公眾號的聲音響起,越來越多的內(nèi)容創(chuàng)作者想知道:未來受歡迎的內(nèi)容究竟是怎樣的?我該怎么做?根據(jù)企鵝智庫發(fā)布的《中國新媒體趨勢報告2017》(下文簡稱為報告)里的核心信息,透露出未來內(nèi)容創(chuàng)作的8個趨勢。詳細解讀和建議如下:1、重新定義資訊根據(jù)報告中的調(diào)研統(tǒng)計,新媒體平臺上的絕大多數(shù)內(nèi)容,都被歸類為資...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開了頭就不難。寫文章也是一樣,關鍵是開好頭。不少同志起草行文感到開頭很難,好長時間寫不出一行。怎么辦?我通過對建國以來全國通訊名篇的研究,認為其開頭的寫法可歸納為十五種?,F(xiàn)介紹如下:第一式抒情式其寫作特點是:飽蘸筆墨,滿懷激情;捧出一盆火,溫暖讀者心。魏巍同志撰寫的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開頭采用的就是這種手法。該...
在事件性新聞之外發(fā)現(xiàn)公共議題馬少華我在評論課上講到評論的選題,總是將選題的類型分成“事件性選題”“非事件性選題”和“周期性選題”來講的。但我現(xiàn)在則更為清晰地意識到,與那些不同選題類型所標志的外在特點相比,不同議題的產(chǎn)生過程、途徑,以及議題設置的主體,可能才是更為重要的。也就是:到底是誰向公眾提起了某個議題,讓人們關注、思考某個事物?是...
通訊不同于一般的消息報道,它是關于新聞事實多維度地深入、詳細的報道,它對文章題材的選取、故事的講述、細節(jié)的描寫等都有特殊要求,既要深入細致,又要體現(xiàn)廣度與深度。毫無疑問,“深入”是上述要求對通訊文本寫作與價值實現(xiàn)的關鍵詞。隨著媒介技術賦權作如此傳播環(huán)境下,一篇采訪扎實、故事精彩、主題深刻的新聞通訊,意義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一篇文字通訊...
編者按新聞小言論作為微型化的專欄言論,要在較小的版面空間里寓有較多的信息容量和思想容量,這就格外要求語言的簡練,并且于簡練之中見生動,耐人尋味。同樣內(nèi)容的小言論,語言是否簡練和生動,效果大不一樣。如何寫好小言論呢,今天來聊聊這個話題。方法1必須講究語言效果以下兩篇小言論,由頭都是依據(jù)新華社的一則消息所提供的事實:據(jù)國家審計署新近提供的...
編者按消息寫作中,最重要的是要寫好導語。學會寫導語,是掌握消息寫作的關鍵。下面的案例都收集整理自網(wǎng)絡,雖然有些例子比較老,但仍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所謂“舉一反三”,只要我們從案例中學到方法,那么掌握導語寫作就不再成為難事了。1“一語破的”法新聞是“搶”出來的,好的新聞導語如何做到“搶耳”“搶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語破的,無疑會起到開門...
肖復興,中國著名作家,中國網(wǎng)專欄作家、專家。寫報告文學就要采訪,采訪是一門藝術。關于報告文學的采訪,今天我分兩個方面來講。第一、采訪的敏感性我認為這是報告文學作者首先應具備的素質(zhì)。我們說詩歌是感情的藝術,小說是一種虛構的藝術。我們也可以說,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是一種發(fā)現(xiàn)的藝術。文學門類彼此是有聯(lián)系的,但因特色不同,要求也就不同。寫報告文學的作...
新聞評論是一類較嚴肅,莊重不容出錯的欄目。它對主持人的文化修養(yǎng)、反應能力、知識面以及對天下事的關注度等方面要求是極高的,這就使得主持人必須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白巖松作為中國主持人界的標志性人物,被稱為媒體的良心;他凝重而堅毅的神態(tài),堪稱電視屏幕上的中國表情。獨具匠心的修辭,一針見血的評論,深刻而不呆板的主持,富有邏輯性和言近旨遠性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