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新聞采訪

借助聯(lián)想、感悟,發(fā)現新聞線索

現實生活中,表面看來有些事情或事物很平常,沒有什么新聞價值,但如果借助于聯(lián)想和感悟,就能夠將本無新聞價值或有新聞價值人們卻“視而不見”的新聞挖掘出來,從而寫出更具深刻主題或更有影響力的新聞作品。

老記說事 2021-12-15 50

人設崩塌的年代,人物寫作防打臉指南

做人難,寫人更難。當下,立人設盛行。但既然要立,難免遠離真實。如泥塑的柱梁,遲早會崩塌。前些天,“傳媒茶話會”編輯找我聊人物寫作,談及寫人的若干原則。自覺還有些價值,回復內容,稍作整理如下。

葉偉民寫作 2021-09-16 56

采訪到影帝怎么辦?

寫作常要采訪。非虛構就不用說了,底層標配。即使是虛構作品,也少不了接觸原型。采訪多了,你會發(fā)現它相當奇妙,尤其和采訪對象之間,既是同盟,又是對手。

葉偉民寫作 2021-09-07 62

寫言論稿也要采訪嗎?

要弄清寫言論稿要不要采訪,先要明確采訪的目的。采訪,就是通過調查或訪問的活動,獲得新聞事實。這就是說,你要寫新聞稿件嘛,寫之前就得要采訪,只有通過采訪,才能發(fā)現報道的題目、人物、事件,在此基礎上,才能下筆寫成稿件。而言論稿,主要是闡述道理和自己見解的,一般不需要專門采訪就可寫作。

新聞三昧 2021-07-27 62

在新聞采訪時,如何解決問與記的矛盾?

“怎樣解決問與記的矛盾?”這是初學寫作的通訊員經常遇到的,其實這個問題主要是對采訪工作不熟悉造成的,隨著實踐經驗的豐富,這個矛盾是不難解決的。當然,對初學者來說,還是有些規(guī)律可遵循的。

新聞三昧 2021-07-27 48

遇到好線索無法采訪怎么辦?

新聞存在于生活中。即使生活在基層的普通干部,也經常會在身邊直接或間接發(fā)現一些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如果發(fā)現新聞線索的是報道員或新聞干事,他就會聞風而動,順藤摸瓜,深入采訪,而作為一個普通干部、新聞愛好者,那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如:領導同意你去采訪嗎?你有采訪的時間和交通工具嗎?被采訪者不買你的賬怎么辦?這些困難是客觀存在的。別說是基層的報...

新聞三昧 2021-07-27 57

什么叫“帶著問題采訪”?

不知道你剛開始學習采寫新聞時遇到過這種情況沒有:下去采訪,往往只帶著兩只耳朵,一個采訪本,人家說什么,自己就聽什么,記什么,結果,忙忙碌碌記了一小本,晚上回來一翻采訪本,可以寫成稿子的素材不多。這是一種大海撈針式的采訪,費勁大而收獲小。為了克服這一弊病,我們就要把大海撈針式的采訪改為目的性更強、所談問題有一定限制的采訪,或者,干脆在采...

新聞三昧 2021-07-27 61

采訪中怎樣才能有“意外的收獲”?

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辈蓪懜寮彩沁@樣。有時抱著某個寫作目的去采訪,結果一無所獲,而在采訪過程中卻發(fā)現了寫作計劃之外值得一寫的題目,這就是新聞工作者常說的“意外收獲”。

新聞三昧 2021-07-27 52

怎樣使采訪氣氛活躍起來?

采訪氣氛呆板、不活躍和千篇一律,是沒有采訪經驗的初學寫作者很感頭痛的事。別小看這種采訪氣氛的不活躍,它很影響被采訪者的情緒,也常使采訪者處于尷尬局面,弄不好,會使采訪被迫中斷或草草收場。

新聞三昧 2021-07-27 40
如何采訪到“真材實料”?

如何采訪到“真材實料”?

采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是“我問你答”就能解決問題。你要想獲得“真材實料”,就必須在態(tài)度、方式方法上下點功夫。否則將兩手空空,無功而返。?

老記說事 2021-07-27 59
熊建:珍惜每次采訪的機會

熊建:珍惜每次采訪的機會

歌曲《死了都要愛》里有句歌詞是這樣的:“把每天當成是末日來相愛?!碧子玫讲稍L中,就是把每次采訪都當成與采訪對象最后一次相見,不要抱有“反正有聯(lián)系方式,下次再采他”的想法。?

老記說事 2021-07-27 52
熊建:緊貼采訪對象

熊建:緊貼采訪對象

這里說的緊貼,不是“一幫記者圍著一個采訪對象”的緊貼。在那種情況下,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語,如果沒站在前面,就啥也聽不到、啥也聽不清。而且我納悶:這么采訪就能挖出好料?有好料也不是獨家了。?

老記說事 2021-07-27 51

怎樣使采訪氣氛活躍起來?

采訪氣氛呆板、不活躍和千篇一律,是沒有采訪經驗的初學寫作者很感頭痛的事。別小看這種采訪氣氛的不活躍,它很影響被采訪者的情緒,也常使采訪者處于尷尬局面,弄不好,會使采訪被迫中斷或草草收場。

新聞三昧 2021-06-10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