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制作
做標題是有規(guī)矩的,按規(guī)矩做題是基本要求。但在遵守規(guī)矩的同時,還要不斷努力創(chuàng)新,不拘一格做好題。
這類標題的題式較多。它的特點:在注意標出主要新聞事實的同時,還需對主要新聞事實進行概括、提煉、評價,采用多種手法作題,以引起讀者的注意。
近年來流行的網絡語言,基本都是些新造詞,反映了新生事物或當下網友的新鮮情緒,有表達價值,但也缺乏穩(wěn)固性,可能很快就會消失。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再好的文章如果沒有好標題來引導,最終只會淹沒在內容的汪洋大海里。不能只做“標題黨”,更不能因怕做“標題黨”,而讓自己的新媒體產品失去傳播力。
春節(jié)期間,一則“美女明星春晚表演用替身”的新聞,引起了小編注意。您知道是哪個美女明星?春晚表演了什么節(jié)目?用了誰當替身?這事兒是怎么暴露出來的?要不要小編給您說周詳?什么?您對這些不感興趣!那好,我由衷地給您點個贊。其實,我對這些也都不“感冒”,但有一點我“感冒”,就是這條新聞稿件看起來似曾相識的標題:
新媒體背景下,豐富的傳播方式增強了新聞的視覺化、立體化和形象化,平臺智能化的分發(fā)機制,促進了新聞“精準化”的傳播;因此,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需要更加重視標題的撰寫,從而使得新聞更受受眾關注。
“吃肉吃菜,各有所愛”。寫稿子是先擬標題還是后擬標題,我看應根據不同人的不同習慣和愛好來選定,不必一刀切。新華社發(fā)的通稿之所以沒標題,一是因為標題就藏在消息開始的導語中,二是各報刊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愛好擬定標題。這決不意味著一切新聞稿,特別是作者寫新聞稿時,統(tǒng)統(tǒng)先成文而后擬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