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編采評業(yè)務

青記獨家丨做知識體系創(chuàng)新的中堅力量

2022年6月,1942年創(chuàng)刊的《青年記者》雜志迎來創(chuàng)刊80周年紀念,同時也是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發(fā)《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fā)展的意見》一周年的節(jié)點。在這樣一個時刻,我們思考新聞傳播學術期刊的責任和使命、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議題,頗有儀式感。學術期刊的根本使命是展示和發(fā)布重要學術創(chuàng)新成果,推進本學科知識體系的不斷創(chuàng)新。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學術、...

青年記者 2022-06-15 35

青記獨家丨新聞專業(yè)期刊的核心使命與學術責任

新聞專業(yè)期刊不僅是內容獨特的專業(yè)媒體,而且其運作規(guī)律、發(fā)展演變本身就是新聞傳播學重要研究對象。新聞專業(yè)期刊總體上有只刊載新聞傳播論文、引入匿名評審機制的新聞傳播學術期刊和既發(fā)表論文也注重緊密跟蹤新聞傳播實踐的新聞傳播專業(yè)期刊兩種辦刊模式(以下不特指其中一類時,仍簡稱“新聞專業(yè)期刊”)。最初的新聞專業(yè)期刊往往是新聞業(yè)務刊物,以普及知識、...

青年記者 2022-06-15 69

青記獨家丨新聞專業(yè)期刊是溝通學界與業(yè)界的“橋芯片”

任何專業(yè)實踐,都有將實務操作總結為經驗習慣,再將經驗習慣升華為理論方法的過程。脫離了具體的實踐活動,理論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新聞專業(yè)同樣如此,新聞理論的來源是新聞報道實踐,而新聞理論研究的最終目的也是指導和預判新聞報道實踐。但是,與一些專業(yè)實踐活動遭遇的困擾類似,新聞專業(yè)實踐同樣存在人才培養(yǎng)難、方法傳承難、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等諸多疑...

青年記者 2022-06-15 33

青記觀察丨好評論的景深結構

上篇專欄文章談到了一篇好評論應有的“張力結構”,在矛盾和對立中形成穩(wěn)定。這篇文章談談好評論的另一種深度結構模式:景深結構。什么叫景深結構?對攝影有了解的都知道,拍一個東西需要聚焦,焦點前后范圍內所呈現(xiàn)的清晰圖像之距離,這一前一后的范圍,便叫景深。景深凸顯的是一個事物的縱深感,同樣,觀點也是如此,所謂“觀點”,就是觀看之點,能在縱向上層...

青年記者 2022-06-15 25

青記獨家丨對29本新聞傳播專業(yè)核心期刊的考察

這三類文章雖然短小,但更新速度快,所選書籍也大都是本學科最具代表性的系統(tǒng)性研究成果,站在全局高度剖析其優(yōu)劣,既能幫助讀者快速掌握學科框架,提升書籍傳播力,又不過度侵占期刊版面,降低教材“發(fā)現(xiàn)一處錯誤修改一處”的成本,彌補其更新時間久、出版周期長的缺陷[5]。因此,《新聞與寫作》《新聞愛好者》在2021年共刊發(fā)書評189篇,約占總發(fā)文量...

青年記者 2022-06-15 36

你知道“紅藍筆”說嗎?

“紅藍筆”說,是人民日報社原總編輯李莊老師的一句名言。他說,藍筆說的是“寫稿”;而紅筆說的則是“改稿”。作為一個媒體人,不僅要會“寫稿”,更要會“改稿”。如果滿足于“會寫稿”,而不會“改稿”,那就不是一個全面的、完整的媒體人。由此可見,寫稿和改稿是兩個不同的“活兒”。倘若說寫稿是“白手起家”的話,那改稿就是“精雕細刻”,或“錦上添花”...

老記說事 2022-06-15 56

新媒體時代如何精準把握突發(fā)事件報道的“時度效”

“時”,顧名思義就是搶抓時機,快速及時作出反應。突發(fā)事件的信息發(fā)布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因此在不同的時間節(jié)點上,報道策略也要有所區(qū)別。初期要搶抓時效,只需簡單講明核心事實即可,爭取第一時間發(fā)聲;中期要及時跟進,圍繞事件進展、處置措施等公眾關注的內容詳細展開,適度引導社會輿論,消除“信息不透明”;后期則要為事件收尾做好鋪墊,盡可能地放大正面...

傳媒評論 2022-06-15 24

深融下半場,對新媒體運營的幾點思考

近年來,因工作需要,筆者與許多省市級媒體負責人經常會有溝通和交流,聽到最多的感慨有三類:人手緊張。沒有項目效益不好,費盡周折拉來項目又找不到合適的人去執(zhí)行;好不容易引進和培養(yǎng)了一兩個還不錯的新媒體苗子,各個部門都爭搶使用,導致這些員工不堪重負;視頻部門幾乎每年都在進人,到了關鍵節(jié)點還是說人手緊張。技術受限。很多活動和創(chuàng)意一旦到了執(zhí)行層...

城市黨報研究 2022-06-15 16

一大波很可能獲獎的新聞選題來了!

報刊是獲獎選題的富礦。這215個獲獎選題,是我根據我創(chuàng)立的獲獎選題三要素理論,從大量的《人民日報》《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廣州日報》《今日花都》《新華每日電訊》《中國民航報》等報刊里面研究發(fā)現(xiàn)的。這些獲獎選題有的是前不久研究發(fā)現(xiàn)的,有的我已經珍藏了多年,但大多數并沒有過時。如果據此創(chuàng)作新聞精品,仍然可以獲得新聞獎。獲獎選題分為兩類...

采訪編輯圈 2022-06-08 96

浙江新聞客戶端:從三個維度看媒體競爭力提升

精致生產首先是產品內容的精準化。媒體只有搞清楚“我是誰”,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內容定力,彰顯特色、做大優(yōu)勢。浙江新聞客戶端作為省級黨端,牢牢把握立足大政經、聚焦大浙江的發(fā)展定位,始終把服務省委中心工作作為出發(fā)點和歸宿。近年來,進一步精準用戶畫像,聚焦核心用戶——全省省市縣鄉(xiāng)村五級領導干部和廣大黨員,重點全面報道好省委省政府的好聲音和...

傳媒評論 2022-06-08 77

三大“現(xiàn)象級”知識競賽閱讀量逾億!讀嘉新聞客戶端占領網絡主陣地的方法論

黨報是“思想紙”,黨端也是“觀點端”“思想端”,思想供給始終是核心競爭力。拓展新聞輿論“紅色地帶”,牢牢占據思想引領、輿論引導的傳播制高點,始終是紅船旁新聞客戶端讀嘉的第一追求。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這一年,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勝利召開,可謂大事要事不斷。此類重大歷史節(jié)點,始...

傳媒評論 2022-06-08 70

今天我們怎么做記者|關切和抵達,就是意義本身

關切,讓所有的抵達都有溫度2018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三年行動的開局之年,于我而言,更有特殊的意義。2018年10月,走上工作崗位僅僅一年的我,隨同首批1500萬株湖州安吉的致富茶苗到了貴州省普安縣,并在茶苗抵達的當天下午采制播發(fā)了廣播消息《帶著總書記的殷切期望首批安吉白茶扶貧苗今天運抵受贈地》。關于安吉黃杜村“飲水思源,不忘黨恩”的故...

傳媒評論 2022-06-08 104

消息標題可以有觀點嗎?

Hello寶子們~俺又來了,二次出道的“回鍋肉”瘋狂營業(yè)中~今年開始,走老師本走要進軍實務界了,主講消息課程,除了授課之外,還會負責實務消息專欄。我給這個專欄取名【我有一個好消息】,一來,我會在課程和專欄中和大家分享很多經典的消息報道,也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寫出越來越好的新聞消息;二來,是想祝福大家今年都能心想事成,期待你們明年如愿上岸,...

考新聞 2022-06-08 74

新聞+金句+銳評:高考作文拿高分,就看這一篇!

2021年被稱為“元宇宙(Metaverse)元年”。2022年,元宇宙依然熱度不減。微軟、臉書、騰訊等科技公司紛紛宣布進軍該領域。該詞最初來自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書中描述了一個名為元宇宙的虛擬世界,人們能夠以虛擬形象開啟另一種人生。但實際上,作為前沿科技領域的新生事物,元宇宙在概念上尚無清晰定義。對于它將如何改寫人類社會,...

庖丁解news 2022-06-08 91

新聞宣傳如何讓青年喜聞樂見

孟夏草長,花開五月;萬物競茂,于斯為盛。生機勃勃的5月屬于朝氣蓬勃的青年。今年恰逢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從故紙堆中和如山文獻中爬梳百年黨的青年運動史料,發(fā)現(xiàn)黨做青年新聞宣傳工作很有經驗。一些細節(jié)給我的印象深刻,如結合學生會等組織創(chuàng)辦學生會報,舉行學生會演講大會,組織學生參加體育運動,以俱樂部、音樂會和戲劇團等形式展開宣傳。有的在宣...

青年記者 2022-06-08 96

青記獨家丨我在上海,“記”在一線

王燁捷:我住在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北蔡鎮(zhèn),是上海本輪疫情防控最先確定的“核心區(qū)”,3月15日開始封控在家,28日所在地開始實行“足不出戶”管理。中國青年報上海記者站另有一名記者暫住在記者站辦公室內、一名視頻記者封控在家,兩人均在3月20日左右進入封控管理。目前,我站三人一方面負責接聽上海地區(qū)市民的求助及線索報送電話,另一方面負責將市民訴求向...

青年記者 2022-06-08 82

在基層怎樣發(fā)現(xiàn)新聞?

前兩天到基層采訪,問的都是項目上的事。通訊員小馬好奇地問:“我在這個項目上呆了很長時間,這些事我都經歷過,怎么就沒覺得這是新聞呢?怎么到了您這里就都成了新聞呢?”老實說,我在基層當通訊員時也有過這方面的困惑。其實說來簡單,是因為同樣一件事,有的看出了價值,有的沒有看出價值。這個價值就是報道的價值。報道是為企業(yè)服務的。如果一件事情有服務...

帥兵聊宣傳 2022-06-08 25

缺乏修辭想象力很難寫好今年高考作文

真是巧啊,高考前做了個題為《修辭想象力:議論文寫作的加分技巧》的公益講座,分享如何借助“修辭想象力”打開思路,錨定命題意圖,找到角度落點。今天各地作文題一出來,粗略審題后,我有一種強烈的感覺:這些題目都帶著濃厚的修辭性,缺乏修辭想象力的考生,很難寫好今年的作文。掌握修辭想象力,能從材料的隱喻中延伸開來,找到落點,舉一反三,與現(xiàn)實對話,...

吐槽青年博士 2022-06-08 51

語言的線性槽點與中文的解蔽之道——談漢語句法的言象一體

語言與文化課上討論了同學們關心的“口述影像服務”(DescriptiveVideoService)。我說:從電影視覺影像到口述影像,意義形式的轉換經過了一個語言符號化過程。這是一個從空間性敘事到時間性敘事的過程。時間性的轉化帶來了語言一維性的思考深度,帶來了民族性、甚至地域性的思考深度。與此同時,時間性帶來的語言邏輯性遮蔽了現(xiàn)實。新聞...

案例分析丨這篇文章告訴你,眼高手低是寫作的大忌

“不就是治沙造林嘛,有什么可寫的?我要寫,就得寫重大主題?!边@是一些通訊員的口頭禪,在他們眼中,就沒什么值得寫的新聞。至于散文、隨筆,他們更瞧不上,認為這不能滿足單位的宣傳需要。在單位領導多次過問后,這些通訊員終于動筆了,“我縣今年造林3萬畝,其中張村100畝,李村100畝,王村100畝……(此處省略297個村)”。這就是典型的眼高手...

吳聊 2022-06-08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