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 第223期

師恩難忘——★ 蔡曉君


  記得1984年6月的某天,我站在畢業(yè)設計答辯的講臺上侃侃而談,也許是因為準備充分,也許是因為口才還可以,我完全沒有其他同學的緊張與惶恐,敘述中論點、論據、結論表述清晰,聲音洪亮;答辯時反應敏捷,微笑應對。答辯結束時鄭茵薇老師的一句話我至今清晰記得:“看來,選擇做教師你找對了職業(yè)”。1984年9月我成為了北京石油化工??茖W校的一名教師,那一年我21歲。
  青春的歲月就是在這樣的懵懂中開始,教師的生涯就是這樣在期盼中堆積。剛來學校,我被分到了機械基礎教研室,也就是現(xiàn)在的機械基礎教學實驗中心的前身,給教研室主任王篤之老師當助教。記得王老師有課的時間,我們4~5名青年教師都會準時出現(xiàn)在他上課的課堂上,聽課、記筆記、收作業(yè)、試做試卷……從一件件小事入手,認真、勤奮、努力,學習培養(yǎng)著成為一名教師的基本素質。王篤之老師對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是細致的也是嚴格的,在沒課的時間里,他要求每一位青年教師必須到實驗室去工作,他經常說:“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光有理論知識是不夠的,還要有較好的實際動手能力”。那時機械基礎教研室的實驗設備用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是非常簡陋的,但與當時同等高校相比卻不遜色,許多設備都是燕化煉油廠支援的,都是真正的實際生產設備。學習實驗設備的工作原理、學習實驗設備的調試與操作、學習實驗室的管理等等,我要說實驗室的工作經歷對青年教師的成長受益匪淺。給王篤之老師做助教的兩年,也許總共只上了幾堂習題課和幾堂實驗課,但我學會了用教師的角度去思考工作的方式,用教師的責任心去對待每一件平凡的小事;我更懂得了終身學習對教師的重要性。
  我很幸運,在我成長的路上有許多無私、樂于助人、具有優(yōu)秀品德的老教師們在扶持我,在引領我。隨后的幾年,我在做機械系教學秘書的同時,給閆瑞華老師當助教。閆瑞華老師是個外表嚴肅但內心慈祥的女教師,她做事最大的特點就是認真而有條不紊,她總說“小蔡,基本概念不能含糊,給學生的一定要是正確的!”?!敖o學生的一定要是正確的”這句話在我教學生涯的24年里時時在我的耳邊響起,它代表著一個老教師對黨的教育事業(yè)的忠誠,它代表著一個教師對培養(yǎng)人才的負責態(tài)度,它也代表了北京石油化工學院不斷壯大的源源動力之所在。
  我承擔主講的第一門課程是 “機械制圖”,為了上好這門課程我到底試講了幾遍?我自己已記不清了。晚上我在空曠的教室里試講,一遍又一遍,想象下面坐滿了學生,告訴自己不要緊張;教研室活動時我在相關教師面前試講,講完大家提出修改意見,過幾天再講,整整半個學期,我都在試講、修改、再試講、再修改中渡過。為什么沒有感到厭煩?為什么信心一直滿滿?因為有許多熱心關心我成長的師長與同事,他們鼓勵、他們贊許、他們忠告,這一切都深深藏在我記憶的深處。記得吳波老師在我試講時說過:“讓你一遍又一遍試講不是大家認為你講得不行,而是我們認為你應該講得更好!”
  “可以做得更好!應該做得更好!”無論對事、無論對人,我時時以這句話鞭策、鼓勵自己。
  時光流逝,滄海桑田。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小蔡,小蔡”的呼喚給“蔡老師”的稱謂代替了,我的師長們也離開了學校,退休安度晚年了。我在成長、同時也變得成熟,年輕的教師來了一批又一批,我希望把我的經驗告訴他們,把我的教訓告訴他們,把我對石化學院的愛傳遞給他們。
  2008年10月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將迎來30周年的校慶,石化學院就像從姍姍學步的稚童,到活力四射的少年,再到今天熱情睿智的青年,我和我的同事們見證了它的成長。我們的青春、我們的熱情、我們對事業(yè)的夢想都在這里,在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的成長壯大中得到了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