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 第183期

馬研,我們的精神家園


  選擇馬列主義研究協(xié)會 (以下簡稱馬研),不是因為我對馬列主義有研究,而是因為對哲學感興趣。有關馬列主義的知識,基本上是從政治課上學來的。
  中國共產黨從建黨那天起就是以馬列主義為指導思想。毛澤東、鄧小平和江澤民等幾代領導人帶領全國人民,結合我國國情,不斷實踐與總結,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的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我們說,這些都是發(fā)展著的有中國特色的馬列主義。
  以上是我對馬列主義的一些認識,我從這些認識思索馬研的定位。我想,我們不必像協(xié)會的名字那樣去研究馬列主義,因為這個大有專家學者在研究,我認為馬研主要的宗旨是直接體現(xiàn)我院的文化內涵,協(xié)助我院進行校園文化建設。
  我結合我院的辦學理念———保持和發(fā)揚傳統(tǒng)特色,走現(xiàn)代化道路;校訓———嚴謹篤學,融匯中西,光大杏林;以及象征把握時代發(fā)展脈搏的院標來對馬研進行定位。
  馬研的宗旨是:品讀中外經典,提高人文素質,關注時事動態(tài),把握時代脈搏。
  我是這樣想的:第一、要 “保持和發(fā)揚傳統(tǒng)特色”,就要閱讀經典,而我院講究 “融匯中西”,所以是 “品讀中外經典”。除此之外我還受到我院 《思考中醫(yī)》作者劉力紅教授的影響,他就提倡回歸經典。我看過他這樣一段精辟的論述: “知識多了不一定有智慧,知識多了,也不一定學問就高,這個關系大家應該搞清楚。而讀經典確實能提高智慧和學問?!绷硗猓以河忻陌嘈阄慕淌趯ψx書也有獨到的見解,他說, “書是前人留下的知識寶庫,是理論的結晶。書不僅要讀,還要勤讀、精讀才能用來指導臨床”。當然,我所說的經典并不局限于這兩位教授所指的醫(yī)學經典,她還包括人類所有文化的結晶。又由于最近有些學者提倡在高校開設語文課,以便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于是便有 “提高人文素質”一說。
  第二,要 “走現(xiàn)代化的道路”,就要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那么,肯定就要 “關注時事動態(tài)”,而我院的院標象征把握時代發(fā)展的脈搏,于是就有了 “把握時代脈搏”之說。
  馬研的特色定為:用哲學的眼光看世界,以智慧的心靈讀人生。
  我是這樣考慮的,馬列主義是 “哲學”,哲學是愛 “智慧”,馬列主義教人樹立正確的 “世界”觀和 “人生”觀,于是便有了上面的特色。
  馬研的理念是:感知,感動,感恩。
  所謂 “感知”,就是感覺、感受和認識、了解,用哲學的話來說就是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馬研的會員通過對哲學理論和經典文獻的學習、討論和研究,寫心得,親實踐,撰論文,這是一個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即“感知”的過程;然后,通過論文去感染和觸動他人,引起共鳴,此為 “感動”;最后通過 “感恩”來感謝幫助過馬研的人和團體。
  馬研的口號: “馬研,我們的精神家園。”
  今年,作家王小波逝世十周年。他曾在 《我的精神家園》一文中說道:“井底之蛙擁有一片天空,十三歲的孩子也可以有一片精神家園。”我希望馬研能成為會員的一片精神家園,甚至全院大學生的一片精神家園。
  馬研的最高目標:豐富校園文化,構建和諧校園。
  這體現(xiàn)了馬研響應中國共產黨建設和諧社會號召的決心,及協(xié)助我院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理念。 陳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