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寫作
今天是高考結束的第二天,第一門考試便是語文,一些地方語文考卷中常有一道題考的是拼音。一哄(hòng)而散、叱咤(zhà)風云、自怨自艾(yì)······它們的讀法正確嗎?《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總結出這150個易讀錯詞語↓對照自測,轉發(fā)收藏!
(以下選題有的可以直接評獎,大多數(shù)選題則需要在本地找到與之相匹配或者與之相類似的典型,且典型要有代表意義,符合小故事反映大主題的要求。)1.××地環(huán)保綠換來天空藍2.××地環(huán)境污染整治3.××地進入無煤時代4.民間河長巡河5.XX地一票否決,保證農產品安全6.習近平全票當選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并進行憲法宣誓7.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
每個內容創(chuàng)作者和高點擊量文章之間可能只差了一個好標題的距離,而那些吸引人的標題究竟有什么特點?這些詞最影響標題的好與壞網站流量分析公司Chartbeat通過對25萬個標題進行分析,以及10萬次的標題測試發(fā)現(xiàn),標題起得好不好和語言的運用關系很大。...
如何做好經濟新聞報道?首先要弄清楚經濟新聞報道的評價標準,筆者認為,好的新聞報道有三個維度,分別是時效、獨家和深度,占了其中兩條就能成為好新聞或者佳作,如果三條都占了就是佳作中的佳作,經濟新聞的評判標準也是這樣的。新聞報道更多的是實踐而非理論,知道了什么是好的經濟新聞報道,說的再好不去做也是假把式,所以能做到并生產出來好新聞才是真功夫...
近日翻看攢下的厚厚一摞報紙,因時間關系,大多只是匆匆瀏覽一下,但人民日報2018年的《新春走基層》專欄的稿件,卻都是從頭到尾認真閱讀。原因在于,文中用一個個普通人的生動故事,展示新時代的新氣象和人民生活的新變化,從而使報道“沾泥土”“帶露珠”“...
目前,省級地方兩會相繼召開,各大媒體再一次走入傳播新戰(zhàn)場。而在每年各省份兩會召開時,都會有一些讀者咨詢,問到兩會報道中的一些專用名詞。我們收集整理了一些地方兩會,包括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報道中容易混淆的常用詞語,供大家參考?!镒钪匾汗賳T排名不要弄錯,核對再核對,這在地方上很忌諱?!镒钪匾焊鲗S姓蚊~,各固定搭配語句,特別是那些很熟...
調查就是“把信送給加西亞”剛入行那會兒,一位前輩和我說,記者這活兒,就是一句話:把信送給加西亞。這是一本以19世紀美西戰(zhàn)爭為背景的小說。意思是記者要從極有限的線索出發(fā),無限接近真相——加西亞是誰?在哪?我怎么才能找到他?這是一封什么信?為什么要把信送給他……后來慢慢明白,其實哪行哪業(yè)都一樣,開局一條狗,裝備全靠打。調查是一種手段,也是...
一、為什么我們總是缺好稿幾乎每天開會,我們都在發(fā)愁一件事——好稿太少、焦點太少。在互聯(lián)網傳播時代,大量的基礎性消息已經通過政府單位、企業(yè)等機構自媒體發(fā)布完成,很大程度上,記者平時是在機構發(fā)布消息之后再發(fā)消息,其實已經成為“二手新聞”,除了少部分...
亂用、誤用公文中的標點符號,不僅影響公文質量,還會妨礙后續(xù)公文辦理和執(zhí)行工作,甚至有損發(fā)文機關的形象。小標點,可以“撬動”大文章。公文處理人員不可掉以輕心。檢視當下公文中標點符號的運用情況,總體比較規(guī)范。但是,仍有一些公文、文稿在運用標點符號方面存在錯訛、“陷阱”。分析其原因,有的屬于疏忽大意,只要汲取教訓、認真細致就可避免;有的屬于...
即便現(xiàn)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用上頭的通稿報道兩會,但還是有不少新聞稿中的人大和政協(xié)在“屆”和“次”位置上出現(xiàn)混亂。在這兒,小編把從進入報社開始就牢記的口訣偷偷告訴你:口訣:“屆”在前,“次”在后,“人大”在中間。比如: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口...
新媒體流量的70%取決于標題,標題成了媒體掌控話語權、提升傳播力的“看家本領”。標題有哪些規(guī)律可循?劃重點,讓“埋在碗底下的肉”露出來;蹭熱點,讓“風口”飄出爆款產品;設疑點,讓懸念刺激“閱讀味蕾”;觸淚點,讓人情味成為“賣點”;搶落點,讓俗語登上“大雅之堂”。融媒體時代,千姿百態(tài)的海量資訊不斷稀釋著人們的注意力。碎片化閱讀背景下,要...
美國新聞界有條定律,即“成功人士+普通事件”或“普通人士+奇異事件”就能成為一條有價值的新聞。然而,近年來在我們的英雄舞臺上,更多的普通人帶著他們英雄的事件成為新聞的主角。如近兩年甘肅日報在“我奮斗、我幸福”欄目中推出的典型人物,有的是基層工作者,有的是工廠的技術能手,有的是農村自主創(chuàng)業(yè)者,都是些平平常常的普通人,堅守在普通的崗位上,...
別用錯了兩會報道用語兩會報道至關重要,必須保障零差錯。關于兩會報道的規(guī)范用語也是媒體人不可忽視的。有關兩會的常見錯誤用語有哪些?怎樣規(guī)避?如何正確使用規(guī)范用語?1.“×屆”“×次”位置不同“×屆全國人大×次會議”和“全國政協(xié)×屆×次會議”這兩個會議名稱中“×屆”“×次”的位置不同,不要寫錯。“兩會”一詞因使用較廣,可不加引號。但,“十...
新華社媒體報道禁用詞、慎用詞(5類102個)來源:新華社除了譯名問題外,新華社也發(fā)布過兩次有關媒體報道中的禁用詞、慎用詞?,F(xiàn)將這兩次發(fā)布的內容整合在一起,供大家參考。(標紅部分為第二次新增內容)一、時政和社會生活類1、對有身體傷疾的人士不使用“殘廢人”“獨眼龍”“瞎子”“聾子”“傻子”“呆子”“弱智”等蔑稱,而應使用“殘疾人”“盲人”...
2月20日下午,中國記協(xié)、全國三教辦舉辦第83期“記者大講堂”,邀請第十五屆長江韜奮獎獲得者、湖南廣播電視臺副臺長楊壯以《講故事要抓細節(jié)》為題,以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的新聞名篇佳作為例,生動介紹新聞記者如何挖掘新聞故事細節(jié),創(chuàng)新報道形式方法手段,準確把握時度效,增強新聞報道的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楊壯說,增強“四力”...
一、新聞語言應符合的標準1.準確:新聞語言要與新聞描述的事實相吻合,用語要準確、貼切,要能夠最大程度地表現(xiàn)事實的原貌。2.通俗:美國一份新聞刊物對記者提出的要求是,不讓一個具有初中畢業(yè)文化水平的讀者在閱讀刊物的新聞時有任何障礙。新聞語言要讓一般公眾讀得懂,聽得懂。3.具體:新聞是具體的事實,只有使用具體的描述,才能表現(xiàn)出事實的特征?!?..
01人物傳記,是遵循真實性原則,用形象化的手法,記述人物的生活經歷、精神風貌、歷史背景的一種敘事性文本,通過人物經歷、視角,還原人物人性,講述人生重大事件中人的故事。02人物傳記講的是真故事,真實性是人物傳記的第一特征,事實,是界定傳記文學的關鍵。03傳記敘寫,一定得是歷史或現(xiàn)實中真實存在的人,有真實的姓名、有據(jù)可查的居住地點、可考證...
有些話總是平庸得精彩,比如“好醫(yī)生都是從病歷堆里爬出來的?!贝蟾艁碜阅炒尉眠h的采訪,受訪人欲表現(xiàn)其敬崗愛業(yè),我卻琢磨出別的意思——要知好,先知壞。后來當了編輯,對壞文章雖偶有惱怒,更多卻是珍視。不該么?壞東西看到最后,亦不過“好文章都是相似的,爛稿各有各的爛”。它們可能有1公里長的引語,或者5公里長的資料堆砌,又或者10公里長矯情的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