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佳文匯集

總編輯是怎么“管”號的?

在之前的兩個小節(jié),我們分別講解了公眾號和視頻號的運營技巧,而討論問題的角度是從一個做號者出發(fā)的?,F(xiàn)在換個角度考慮問題——從平臺的方向看一看,賬號應該怎樣運營。

傳媒茶話會 2021-05-20 49

入坑短視頻,如何選準賽道和平臺?

從2017年4G資費下調(diào)的那一刻起,短視頻的風口就到來了。當你打開抖音、快手或者微博、微信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所有人都在拍視頻,從不到十歲的小學生到耄耋之年的長者,從農(nóng)村的留守青年到CBD的商業(yè)精英,從塞北的孤煙大漠到江南的煙雨杏花。還有很多人,是自己原本有著一攤買賣,他們借助短視頻做宣傳,有開各種工廠的、做各種服務的,便宜的有做各種針頭線...

傳媒茶話會 2021-05-20 52
如何讓用戶“路轉(zhuǎn)粉”?這些大號養(yǎng)成技巧請收下!

如何讓用戶“路轉(zhuǎn)粉”?這些大號養(yǎng)成技巧請收下!

2012年8月17日,微信推出了公眾號功能。它與2009年10月新浪微博的橫空出世一樣,都改變了傳播格局。它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了內(nèi)容創(chuàng)作的可能,或者是說擁有了內(nèi)容生產(chǎn)的權利。不管是文字、圖片,還是視頻,都可以在公眾號或者后續(xù)推出的微信視頻號上...

傳媒茶話會 2021-05-20 51

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規(guī)范“大學”“學院”名稱登記使用的意見

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教育廳(教委)、編辦、民政廳(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市場監(jiān)管局(廳、委)、公安廳(局)、國資委,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教育局、編辦、民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場監(jiān)管局、公安局、國資委,各銀保監(jiān)局:

教育部 2021-05-20 141

出版物中的禁用詞和慎用詞(二)——歧視

對有身體傷疾的人士不使用“殘廢人”“獨眼龍”“瞎子”“聾子”“傻子”“呆子”“弱智”等蔑稱,而應使用“殘疾人”“盲人”“聾人”“智力障礙者”或“智障者”等詞匯。報道中一般不有意突出某一類型群體或某一種身份。如災禍報道中,不使用“死難者中有一名北大學生,其余為普通群眾”的類似提法。

伯約編校 2021-05-20 48
一本助你提高寫作能力的好書

一本助你提高寫作能力的好書

近日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好新聞的樣子——中國新聞獎作品賞析》(以下簡稱《好新聞的樣子》)一書(朱建華、鄭良中著),可謂一本助力媒體人提高業(yè)務能力的好書。該書內(nèi)容共有10輯,特點、亮點不少,如指導性強、針對性明顯等等。然在我看來,更為突出的則...

華文培訓云 2021-05-17 648
看不夠,副刊里面好文多

看不夠,副刊里面好文多

報刊閱評(2)瀏覽高校校報、企業(yè)報等,我對其中的副刊頗多好感。方寸之間,里面有不少的好文章,讀來令人賞心悅目,增長知識。下面結合幾家報紙副刊上的文章來一番點評,與大家交流。一、真情文章感動人?《華北石油報》2021年3月28日第四版刊出一篇題為...

華文融媒云 2021-05-17 566
寫上這一段文字,這個人物就“立體”了

寫上這一段文字,這個人物就“立體”了

近日從央廣網(wǎng)上看到一篇題為“蘇敏:56歲自駕游”的報道。該報道介紹了時下網(wǎng)上“走紅”的蘇敏自駕游的故事,讀來頗有趣味。50多歲的婦女,一個人自駕游,且在2020年12月底一些媒體報道她的故事后,開始在網(wǎng)絡上“走紅”。材料新鮮,有看點;寫法上也不...

華文融媒云 2021-05-17 616

采訪成敗的關鍵竟然是這兩個字……

記者和通訊員進行采訪能否獲得成功,關鍵就兩個字:“提問”?!疤釂枴笔遣稍L的第一道門檻,是獲取新聞素材的重要途徑。只有“提問”得好、才能有好題目;只有“提問”得巧,才能有好內(nèi)容。敢于提問、善于提問是記者和通訊員的一項基本功。如果沒有提問,只是當“文抄公”或“啞巴”記者和通訊員,是很難寫出好文章的。提問是有技巧的。問題提得不好,往往會無話...

華文融媒云 2021-05-14 391
如何把新聞培訓辦得生動實效?

如何把新聞培訓辦得生動實效?

??筆者曾作為學員,聽過多次新聞培訓課;也作為教師,講過多次新聞培訓課;對新聞培訓工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這里說的新聞培訓課,指的是短期的新聞培訓班,有的上課半天,有的一天、兩天。講授的內(nèi)容主要是新聞采訪、寫作、編輯為主,也有專題講新聞發(fā)言人、網(wǎng)...

華文融媒云 2021-05-14 541

下基層不走過場,這家報紙要求記者做專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沒有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現(xiàn)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xiàn)代化?!?021年中央農(nóng)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又進一步指出“民族要復興,鄉(xiāng)村必振興”,把“三農(nóng)”問題提到了新的歷史高度?!爸挥猩羁汤斫饬恕r(nóng)’問題,才能更好理解我們這個黨、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大論斷深刻揭示了“三農(nóng)”和我們黨、國家、民族內(nèi)蘊的血脈關系和內(nèi)...

新聞前哨 2021-05-12 62

新聞技巧:七分采訪三分寫

一篇成功的新聞作品需要“七分采訪三分寫作”,可見采訪是新聞工作中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要使采訪事半功倍,記者應在采訪前、采訪中、采訪后等方面多加留心。得心應手地運用采訪技巧,是一名優(yōu)秀的記者所應具備的素質(zhì),但這種素質(zhì)的形成決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實踐和提升。

寫作教程 2021-05-12 45

干貨滿滿!干新媒體干新聞的都來看看|德外獨家

最近,《十年——從改變電視的語態(tài)開始》(以下簡稱“《十年》”)一書推出“典藏版”。該書濃縮了中國廣播電視事業(yè)史上的黃金十年(1993-2003年),記錄了中國電視史上波瀾壯闊的實踐和變革,以及在中國電視人進行自我突破的過程中,呈現(xiàn)出全新的話語表達、傳播方式和傳播格局。

德外5號 2021-05-12 50
豎屏取代橫屏?媒體打好橫豎視頻組合拳才能霸屏!

豎屏取代橫屏?媒體打好橫豎視頻組合拳才能霸屏!

如今,各大主流媒體、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制作公司紛紛嘗試制作豎屏訪談、豎屏劇、豎屏綜藝、豎屏廣告等視頻內(nèi)容。豎屏浪潮風起,“豎屏取代橫屏”的觀點一時成為輿論話題。主流媒體必須做豎屏視頻嗎?豎屏橫屏如何協(xié)調(diào)?怎樣才能搭上這撥風口?4月下旬,《傳媒茶話會》...

傳媒茶話會 2021-05-12 49

編輯電視新聞畫面有門道,要講究鏡頭語言!

電視新聞是聲畫兼?zhèn)涞奶厥赓Y訊,離開畫面,就不叫電視了。好的電視新聞,是沒有配音也看得懂的,這說明鏡頭是電視的母語,是電視區(qū)別于其他媒體的“第二性征”。所以,不懂得鏡頭語言的組織,就不叫電視人。

采訪編輯圈 2021-05-12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