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文化宣傳

雙橋文化

同事想送我一張開車時聽的碟片,諸如馬思聰先生的《思鄉(xiāng)曲》之類。他在學校附近的農(nóng)貿(mào)和雙橋市場逛了一圈,一無所獲,大失所望地對我說:“我今天才知道,學生們就生活在地攤文化中,哪像個大學?”我后來留心了所去過的大學,周圍都有些類似的以學生為消費主體的“地攤文化區(qū)”,作為城市和校園的必然衍生物,這里活躍著諸多與大學和教育相生相克的因素,是一種...

追趕命運的火車——我看電影《高考1977》

追趕命運的火車——我看電影《高考1977》

當汽笛呼嘯鳴響著,火車在濃煙中順著既定的軌道穿越林海雪原時,一段塵封的記憶喚起了一代人的歲月印記,《高考1977》將時光瞬間帶回30多年前的那個時代。前不久,我去長沙參加一個會議。在湖南大學觀看了期待已久的因高考而改變一代人命運的電影:日出而作...

趙錚:我的物理情緣(四)青年是科學發(fā)現(xiàn)的主力軍

我長期從事理論物理的研究與教學,特別是相對論、黑洞和宇宙演化方面的研究與教學,也經(jīng)常對文、理、工、農(nóng)、醫(yī)各專業(yè)的學生做科普講座。在與學生的接觸中,深感如果能夠讓年輕人了解自然科學在人類文明發(fā)展中的作用,了解人類文明在宇宙演化中的位置,會大大開闊他們的眼界,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而興趣是產(chǎn)生天才和動力的最重要的源泉。實際上,自然科學是人類...

鄭樹森:在平凡崗位中追求卓越

鄭樹森:在平凡崗位中追求卓越

名片夾:鄭樹森,中國工程院院士。1950年1月生于浙江龍游,1973年浙江醫(yī)科大學畢業(yè),1986年獲外科學碩士學位,1989年獲華西醫(yī)科大學博士學位?,F(xiàn)任浙江大學醫(yī)學院副院長、附屬一院院長,國務(wù)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際肝膽胰協(xié)會委員,美國肝移植學...

東湖誰信更清幽

東錢湖區(qū)域風景秀美,自宋代以來一直是文人墨客探幽覽勝的好去處,并源源不斷地留下了大量的歌詠佳作,成為東錢湖積淀下來的最為寶貴的人文資源。湖山與好詩從來都是相得益彰的,任何一處風景的成名,都少不了詩人的贊美,離開了詩,再美的山水也會“養(yǎng)在深閨人不識”,甚至缺少靈魂。而東錢湖的每一片山水,都是釀造詩情的佳料。帶著詩情去領(lǐng)略風景,才會真正體...

電影“地雷戰(zhàn)”后面的故事

20世紀60年代拍攝的電影“地雷戰(zhàn)”曾經(jīng)熱播一時,家喻戶曉。電影里布局巧妙的地雷陣,花樣翻新的各種地雷,在抗日根據(jù)地軍民手中大顯神威,炸得日本鬼子車毀人飛,觀后令人痛快之極。然而,在千千萬萬的觀看者中,不知是否有人想過這些威力大,又神奇的地雷真正是誰研造的?研造者早已遠離我們的世界,他們的名字對許多人來說也相當陌生。但是,他們?yōu)橹袊?..

我的寧大記憶

在寧大工作生活十余年,總有那么一些難忘的人、難忘的事,深深地印在腦海中,成為自己關(guān)于寧大的永久記憶。而這些人、這些事、這份情感、這份情趣又總是與這寧大的某些地點聯(lián)系在一起。我想,每一位曾在寧大生活的人,也同樣會把記憶留在這些地點,烙在自己的印象中。奠基廳———寧大歷史的記憶隨著時光的推移,藏在學校北大門西側(cè)的綠蔭中的奠基廳正漸漸淡出人...

茶香與書香

記得去年有一老者,在學校做人做事做學問講壇上作講座,說此生最愛品茶和讀書,原因很簡單,因為早年的一次酗酒差點要了他的命,從此在友人的推薦下以喝茶的方式代替了飲酒,而書則是他學問人生的伴侶,兩者相依相伴。雖然我僅僅是一個大學的工作人員,但我由衷認同文老的觀點,書的清香和茶的芬芳會讓我們的人生擁有精神,讓我們不至于沉迷在功利的世界中而迷失...

“不讓一名大學生因家庭經(jīng)濟困難而輟學”——我校榮獲寧波市國家助學貸款工作先進集體背后的故事

“不讓一名大學生因家庭經(jīng)濟困難而輟學”——我校榮獲寧波市國家助學貸款工作先進集體背后的故事

“第一次聽到有關(guān)國家助學貸款的事情是在2000年,當時我的家境比較貧寒,父母都是農(nóng)民,收入微薄,供我和哥兩個大學生確實不易,每次交學費都免不了向親戚借錢,有時還借不到。貼息助學貸款對我無疑是及時雨、雪中炭。我第一次申請就被批準了,6800元錢也...

中央電視臺四套節(jié)目《華人世界》有一期內(nèi)容講述的是大洋一號遠洋科考船。電視片告訴我們完成一次科考一般都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有的甚至要一年,船上的生活單調(diào)、乏味,對于非船員出生的科研人員來說還要經(jīng)受諸如“暈船”這樣的生理考驗。片中講述了他們是如何在...

《寧波大學報》 2009-03-31 188

母親稱“媼”

我的父母叫自己的母親為“媼”,寧波北侖東部柴橋、郭巨一帶都這么叫?!皨嫛惫糯菍夏陭D人的通稱,也可特指母親,《廣雅·釋親》:“媼,母也。”清人王念孫疏證:“媼為母之異名?!惫苣赣H叫“媼”,意義是吻合的;但從語音看,卻有一定差異。北侖話稱母親的那個詞音[藜u53],與倭寇、蝸牛的倭、蝸同音;而“媼”《廣韻》烏皓切,今音[蘅35],與襖...

新派寧波人語言面貌特寫

現(xiàn)在的新派寧波人,本文主要是指青年學生,應(yīng)該說大多數(shù)都是“雙語人”,他們會說寧波話,也會說普通話;他們通常很有場景意識,家庭生活中,他們和父母長輩交流時,會很自然地運用寧波話,但是和同學以及外地人溝通時,一般用的都是普通話。在家庭生活中用方言自然與從小的生活習慣有關(guān),首先習得的當然是母語方言,上了年紀的父母長輩往往不習慣講普通話,在家...

沈國舫院士捐出10萬獎金獎掖后人

●剛剛獲得了光華工程科技獎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國舫教授,從獲得的獎金中捐出10萬元給“沈國舫森林培育基金”,重點獎勵全國森林培育學科的優(yōu)秀研究生。據(jù)悉,這項獎勵是我國工程科技領(lǐng)域的最高獎,沈院士是我國林業(yè)系統(tǒng)獲此項獎勵的第一人。第八屆光華工程科技獎6月9日在京頒獎。中國工程科技領(lǐng)域16位專家榮膺本屆“工程獎”。國務(wù)委員劉延東等向獲獎專家...

《北林報》 2010-06-30 466

歷史像一枚松針

先前在青島的時候,就常聽人談?wù)摯筮B,其中多數(shù)是青島與大連比較的言談。聞聽之余,也就禁不住對大連心馳神往了。去年10月,單位的一個會議安排在大連舉行,我作為代表第一次踏上了東北的黑土地。然而,由于行色匆忙,只在休會期間去往旅順小游,參觀了日俄戰(zhàn)爭的舊戰(zhàn)場———東雞冠山北堡壘。金秋時節(jié)的旅順已有了幾分寒意,一股凝重的滄桑感撲面而來。東雞冠...

寫在五月寫給五年

五月天,悶悶的,讓人有點倦怠,只想懶懶地躺著什么都不做,而早晨響亮的起床號似乎沒有絲毫懶惰的情緒,依舊按時響起。依舊按照整理內(nèi)務(wù)、出操、就餐、上課的程序開始一天的生活,五年如一日,自然得成一種習慣。執(zhí)筆,文字并非似早晨的牙膏,快速一擠便出,只因五年的點點滴滴塞得滿滿一腦子,終決定不以激揚抑或規(guī)范的筆調(diào)成文,“它會是一本靜默的書,等待存...

踐行“四點期望”譜寫青春之歌———讀《胡錦濤同中國農(nóng)大師生代表座談時講話》有感

百年前,梁啟超寫下激情飛揚的《少年中國說》,大聲疾呼“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慷慨激昂,振奮人心。言辭中表達了對青年的殷切希望,激勵了無數(shù)的青年志士為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封建政府的賣國行徑而奔走呼號,鼓舞了一代...

《工學周報》 2009-06-11 219
●專稿蓄勢奮進爭朝夕——五大關(guān)鍵詞看2008

●專稿蓄勢奮進爭朝夕——五大關(guān)鍵詞看2008

2008年最后一期《工學周報》帶著清新的墨香送到師生員工手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十大新聞和元旦社論,讓人們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這一刻讓我們感慨,這一刻也讓我們思考。我們和祖國一起,送走了風云變幻卻波瀾不驚、艱難多舛卻精彩紛呈的2008,迎來了充...

《工學周報》 2009-01-15 245

第一學府是我的母校

這段話,斟酌再三,應(yīng)該從研究生復試現(xiàn)場說起。自我介紹短短幾句,重點有二,我是小城之花,我是財大學子。后來我們發(fā)明了這樣一句話:西南財大是中國第一學府,這成為了我們每每酒醉后舉杯的祝酒詞。六月還需要穿襯衣的下午,我并不是非要擠出一篇稿子上交,奇怪的是依然有迫切的、想要說清道明的欲求被過于頻繁涌現(xiàn)的思緒打斷成一小截一小截,我表達困難。出了...

守護共同的幸福

靜夜時分,凝望窗外美妙的夜色,不知你是否想過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進步,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舒適,然而另一方面也產(chǎn)生了很多環(huán)境問題。清澈見底的河流變成了黑色,清新透明的藍天被蒙上了一層煙霧。這一切都在提醒我們?yōu)榱饲宄旱暮恿?、美麗的藍天我們必須愛護環(huán)境節(jié)能減排,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叵肷磉叺摹肮适隆?,你肯定見過這樣的畫面:夜靜了,人散了...

《工學周報》 2009-01-08 109

祝福你,祖國!

每當我看見鮮紅的五星紅旗時,我熱淚盈眶;每當我聽見《義勇軍進行曲》時,我熱血沸騰。祖國母親啊,我深深的愛戀著你!———題記六十載光輝歲月,三十年改革開放,偉大祖國蒸蒸日上、繁榮發(fā)展,身為中國人的我們不僅切身感受到了祖國的巨變和富強,更感受到了作為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我們偉大的祖國擁有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文明歷史,但也歷盡滄桑、飽含辛酸,尤...

《工學周報》 2009-09-24 146

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