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宣傳
●在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錯綜復雜,我國環(huán)境、能源、資源、生態(tài)等問題日益嚴重的形勢下,如何發(fā)揮在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和高水平科學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為我國乃至全球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做出貢獻,是新時期賦予大學的歷史使命。大學需要從人類與自然和諧發(fā)展、國家實施...
早就想寫些哈佛大學圖書館的事情,可是卻發(fā)現已經有人寫了,而且寫得很好。文章用林語堂的話做標題:“衛(wèi)德諾圖書館就是哈佛,哈佛就是衛(wèi)德諾圖書館?!边@是林語堂1919年赴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讀書時說的。九十多年后的今天,衛(wèi)德諾(Widener)圖書館仍舊強大,但哈佛已遠不止是一個衛(wèi)德諾圖書館了。如果還用圖書館來比附哈佛,那么應該是總館衛(wèi)德...
每個人對詞典都不陌生,我也不例外。小學時用小字典,大學時用大詞典,而隨著年齡的進一步增加,知識的進一步細化,所用詞典的規(guī)模也愈來愈大,分類也愈來愈細。然而,這些只能算是對詞典這一工具在技術層面上的運用,談不上情,也算不得緣。而自己與詞典真正結緣,并繼而“日久生情”則可追溯到10余年前參編《新世紀漢英大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
2008年8月20日我從北京到韓國SEOUL,然后到MIPO船廠。機場全是英文,晚上代理把我及其他船員接到Hotel,第二天早上我們去了MIPO船廠接新船,上午就開始忙起來了,上來3個集裝箱,整整花了兩天才搬完。開始幾個月跟著FITTER做機艙里的工具架,量尺寸、下料子、燒焊、清潔、刷油漆等。船一個航次2個半月,每次都在香港加油,加油...
什么是民族學的問題?隨著人們對民族學理解的深入,人們對這門學科的定義也不斷地修改和完善。目前尚未取得一致意見。有鑒于此,我們給出定義是:“民族學是一門以民族為基本研究單位,在自然環(huán)境、歷史過程和族群交往中考察其社會結構、社會功能和運行規(guī)律的社會...
圖為開幕式現場鄭宇攝本報訊(通訊員楊琳譚璐)11月14日下午,歷史與文化學院第四屆學術活動月開幕式在砂子坳校區(qū)圖書館學術報告廳勝利舉行。副校長白晉湘,該院院長羅康隆,我校終身教授楊庭碩,副院長瞿州蓮一同出席了本次學術活動月開幕式,開幕式由該院黨...
91.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禮記·大學》)【譯文】當政者應該喜歡民眾所喜歡的,應該憎惡民眾所憎惡的,這就叫做百姓的父母(官)。92.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禮記·大學》)【譯文】道德是根本,財富只是枝節(jié)。93.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禮記·大學》)【譯文】所謂誠實自己的意念,就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9...
11月8日,又是一年記者節(jié)。都說記者是“手無寸鐵兵百萬,力舉千軍紙一張”,韓洲學長卻告訴我“記者更多的是一份責任而不是一種榮譽”,當時他的表情嚴肅而認真,以至于在后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都在體味著這句話。如今一路走來,我不得不承認,正是這句話,才讓我更加堅定的在學生記者這條路上披荊斬棘。第一次采訪是校運會。一張見習記者證、一個本子、一...
1960年,我從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調到北京師范大學教書,以后又參加“四清”運動?;貒笪覂纱蜗罗r村,接受改造。印象最深的是回農村。第一次,下放到山西農村半年。那時正是“大躍進”時期,當地領導天天帶著我們這些知識分子看農民吃酒席。圍著一個大圓桌,大家都在大吃大喝,向我們表明:“咱們農民也吃得上酒席啦!”實際上,此時正是大饑荒時期,...
教師教育學的學科建設,是教師教育理論知識系統(tǒng)化與實踐經驗不斷提升的過程,其實質是人們?yōu)榇龠M學科發(fā)展和學術水平的提高,有計劃地為發(fā)現新現象、創(chuàng)造新知識或完善理論創(chuàng)新提供保障條件的一系列綜合性、系統(tǒng)化建構的實踐活動,其直接目標就是建成系統(tǒng)化和合理化的教師教育學理論體系。本文結合我校的實際,就加快推進我校教師教育學的學科建設的策略談幾點想法...
人們遇到比較重要的問題,應當幾思而后行呢?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季文子以為應該三思而后行。孔子認為像季文子不必三思,二思也就可以了。1934年魯迅又提出“一思而行”的主張(參見《花邊文學·一思而行》)。去年11月5日《人民日報》刊文指出:現在人們常說的“三思而后行”不是孔子的主張,而是季文子的觀點,呼吁應“變三思而后行為二思而后行”。緊接著...
很多人在抱怨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有一股與生俱來的叛逆,說他們目無尊長、批判社會,甚至說他們因為是獨生子女而自私自利……可是,當他們逐漸走向社會成為一批批建設性人才時,我們發(fā)現:他們并沒有想象的那么不合時宜,脫離社會?,F在,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又成為了人們的焦點。什么“追星族”、“哈韓哈日”、“少年作家”……仿佛冠在九十年代的孩子頭上的名銜...
趙儷生先生給學生開列的參考書目清單趙儷生先生寫給吳景山的信2007年11月27日,趙儷生先生走完了他91年的人生歷程,心懷些許遺憾離我們而去。在先生離開我們將近三年的時間里,我曾一次次回憶起多年師從先生的往事,腦海中不時浮現出他那慈祥微笑的面容...
燈火不同于螢火的微弱清亮,也不似陽光的刺目灼熱,它既是溫暖的使者,也是光明的代表,它默默地在城市一隅散發(fā)著自己特有的溫馨和暖人的光芒。夜幕降臨,一切都被黑暗所籠罩。獨自一人在路上迷茫地前行,直至那盞淡黃色的燈光映入眼簾,心仿佛是有了歸宿,一種自然和欣喜之情油然而生。燈火總是那么安靜,當一個人點亮它時,它就會執(zhí)著地陪著一顆守候的心,等待...